BusinessNews

,

电子杂志
  • 首页
  • 一带一路
  • 跨境电商
  • 投资移民
  • 出国金融
  • 海外旅游
  • 外汇政策
  • 贸易金融
  • 离岸金融
  • 行业资讯

您的位置:

  • 首页
  • 一带一路 >
  • 王辉耀:“一带一路”: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

王辉耀:“一带一路”: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
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四年来得到了沿线众多国家的响应,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来,中国同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,同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

2017-12-20 17:45:12

来源: 人民画报

作者:王辉耀

来源:人民画报

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四年来得到了沿线众多国家的响应,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来,中国同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,同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,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,以亚投行、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,铁路和港口等重大基建项目在多国落地,中国同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三万亿美元。


但是近几年逆全球化势力在世界范围内抬头。以英国脱欧为代表的反对全球化的浪潮席卷欧美,民粹主义横扫欧洲大陆,特朗普上台后实行新孤立主义政策,先后退出TPP、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。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逆全球化倾向蔓延的背景下,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未来要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为重点,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,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,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,以“一带一路”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“中国方案”在很大程度上打造了一个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。


“一带一路”是全球治理的“中国方案”


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道,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。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中,因此“一带一路”将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,为全球治理贡献“中国方案”。


从20世纪中后期以来,欧洲、东亚、北美逐步发展出了三大经济圈的雏形。每个经济圈内部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、初步形成了更为紧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,有更多的内部贸易和相互投资,同时具有较高的政治认同,尝试建立共同的安全框架。以中国提出的“一带一路”愿景和建设命运共同体的设想为标志,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地理环境和发展程度开始紧密合作,推进区域化的合作进程。实质上,这是新型全球化的开端。成功的关键是如何通用全球的资本、技术和能力。未来5年,中国将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、更充足的资本、更丰富的产品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,包括将达8万亿美元的进口总额、将达6000亿美元的利用外资总额、将达7500亿美元的对外投资总额、将达7亿人次的出境旅游人次。


如今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,“一带一路”是全球化新阶段中,本着“共商共建”“共赢共享”提出的全球治理和全球发展国际合作共赢方案。


习近平总书记提到,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,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,坚持国家不分大小、强弱、贫富一律平等,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,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。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,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,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正是体现了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智慧,“一带一路”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加公平合理的平台。


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提到全球治理,这同样意味着,中国将在全球治理方面主动发挥自己在特定领域的优势与特长,为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中国方案,为现有全球治理机制中的不足与缺陷提供补充。当前正值全球治理急需变革的时期,西方国家爆发逆全球化风暴,虽然这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,却给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机遇。当然,中国的崛起也使得我们完全具备积极推动全球治理的实力。


“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,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,坚持国家不分大小、强弱、贫富一律平等,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,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。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,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,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着重强调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,其中“一带一路”正是实践中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,而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正以发展中国家为主,这也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“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”。


因此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针对全球治理的全新思想和实践,自提出以来,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支持,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,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,对沿线国家的民生改善、经济发展和对外联通,产生了积极引领和示范效应。


加强“一带一路” 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新理念


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将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,作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工作来抓。未来以“一带一路”为抓手推进全球治理,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:


从当前来看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机制化程度还较低,尚无类似秘书处的常设机构和稳定的机制安排。而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如果缺乏一个全球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,将难以深入推进。我们建议,设立“一带一路”的常设机构,例如“一带一路”秘书处,以便利“一带一路”各项工作有序向前推动。


首届“一带一路”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并产生了积极效果,建议在各国轮流举办“一带一路”年会,各国定期聚在一起讨论“一带一路”的相关议程,就政策、经贸、基础设施、人文、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开展广泛交流和协商,并通过协议、规划、机制、项目等方式,共同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在各个阶段的循序发展。例如像“世界经济论坛”,每年召开一次年会,每次确定一个主题,安排多场分论坛进行讨论。


建立“一带一路”国际治理机制,加强共同治理、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。政治风险的发生一方面由于东道国自身的政治体制和管理能力问题,另一方面也因为东道国与中国互不了解,因此,建议建立“一带一路”国际治理机制,形成一个共同交流、协调的机制。中国是全球化和加入WTO最大的受益者,“一带一路”可以成为新的全球化治理模式,甚至是一个新的WTO多边机制安排或类似TPP的安排。可以考虑建立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委员会,建立“一带一路”的全球治理、区域治理的新秩序。


要加强与联合国现有机构的合作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以来,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。建议吸引更多的联合国机构参与进来,将“一带一路”相关的理念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,以及一些区域性的组织对接起来,将“一带一路”的理念变成这些国际组织的相关议程。


“一带一路”要加强与世界银行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、亚投行、非洲开发银行、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、WTO、国际劳工组织、国际移民组织等机构的合作。世界银行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、亚投行、非洲开发银行、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与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拥有巨大的合作空间。


邀请包括美国、欧盟、日本、韩国等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共同参与“一带一路”,中国可与各个国家共同构建“一带一路”全球治理、区域治理的新秩序,建立各国在资金、基础设施,产能、人才和移民等方面的合作、交流、协调的机制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多边/双边合作机制体制建设方面,要充分利用现有多边/双边合作机制,创新合作方式,继续深化和利用好现有合作平台,有效进行重大规划和项目对接,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各国务实合作。


“一带一路”需要建立和重点国家在“一带一路”层面的合作,打开国家层面对“一带一路”的引领。如英国,其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,不仅具有示范意义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国际格局的变迁和全球化新模式的开启。


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离不开全球企业的参与。“一带一路”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,企业也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实施主体。建议建立“一带一路”国际企业联盟,打造最大的“一带一路”企业家平台,采取“开放式”的加盟方式,吸引企业响应并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联盟企业成员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实施中搭建发展、产业、边贸、科技、物流、金融、旅游以及文化交流等八大平台,以搭建平台的方式为“一带一路”有关国家和核心区提供全方位服务。


举办世界跨国公司500强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峰会,邀请世界大企业参与“一带一路”,“一带一路”项目要取得成功,需要对沿线相关国家的地域政治、文化冲突、商业风险以及贸易和行政壁垒有清晰的认识。许多跨国公司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经营了很多年,并建立了综合业务网络和多元化产业合作伙伴关系。中国企业如能与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国际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,将取得卓越成效。


“一带一路”需形成几个示范国和示范工程。例如可以在巴基斯坦、印度、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蒙古等国,进行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合作,为以后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树立模板。中巴经济走廊就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大先行项目和示范工程,已成为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模式的新实践。


要将绿色发展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推进方向。在设施联通方面,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,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。要坚持理性投资,选择有意义、有利润、可持续的投资项目循序渐进,稳步发展。要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扩展到国际市场,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建设绿色工厂、绿色园区等示范项目,加强绿色低碳技术、装备与产业等方面合作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担当,推进沿线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。对于企业来说,要积极构建面向绿色消费的全球产业链,努力将可持续发展贯彻到对外投资建设当中。


以建设海外产业园区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抓手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,最成功的经验是从当时的4个经济特区发展到14个沿海城市,从开发区、国家级新区到浦东新区、雄安新区。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,现在中国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已经建立了56个合作园区。无论是对中国、东道国还是对中国企业来说,海外产业园区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
要充分发挥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华人、华侨、华人留学生的作用。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很多华人华侨提供了很多历史机遇,应开放更多的中国居民到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移民、留学、经商,或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。一旦放宽移民政策,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到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去发展,这样能更好地参与到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来。


让旅游成为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共赢的先导。据统计,2016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.22 亿人次,继续蝉联全球出境旅游人次世界冠军,旅游花费高达1098亿美元(约7600亿元人民币)。中国旅客出境旅游能够创造当地的就业机会,有助于打破意识形态壁垒和经济贸易壁垒,促进百姓之间的沟通交流,增进国家之间的友情与互信;同样,发展来华旅游,也有利于获得沿线国家与人民的理解、认可和文化包容。


加强“一带一路”留学交流与教育合作,着力培养技能人才。“一带一路”的共同繁荣,离不开大量各领域人才的支撑和保障。要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共赢,首先要培养和集聚国内外的“一带一路”人才,实现人才的“互联互通”。在充分发掘利用现有国际人才的同时,我们需要切实加强“一带一路”留学交流与教育合作。


关键词: 抓手  一带  全球  

相关阅读

行业资讯

以智能化为抓手,平安银行着力打造领先同业的跨境金融品牌

2018年11月29日

一带一路

专家谈“一带一路”:跨境电商是建设“五通”的重要抓手

2019年04月28日

一带一路

商务部构建“1+4”框架 搭建平台助香港融入“一带一路”

2017年07月27日

跨境电商

首单10亿元“债券通资金将全部用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

2017年07月27日

推荐阅读

“央企投资2025·变与不变”暨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在京举办

2025年03月31日

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分论坛六:多层次资本市场退出生态构建专题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!

2025年03月31日

“央地联动·产融协同——央地基金高质量合作新生态”会议在京举办

2025年03月31日

财通供应链荣获 “最佳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奖”

2025年03月28日

规范存货(普通电子仓单)融资业务,赋能供应链金融新发展!

2025年03月05日

存货(普通电子仓单)融资业务规范闭门研讨会顺利召开

2025年03月05日

2025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第九次成员内部研讨会圆满落幕

2025年01月15日

祝贺合盛上海荣获2024年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年会“年度产业数字金融核心企业”大奖

2024年12月26日

喜报│攀枝花国投集团旗下金沙公司、钛网公司斩获国家级奖项

2174年12月18日

喜报│攀枝花国投集团旗下金沙公司、钛网公司斩获国家级奖项

2065年12月18日

行业资讯

从混沌到规范:供应链金融在“平衡之术”下回归本源

2025年02月28日

跨境供应链金融发展里程碑:联合国可转让货物单证公约谈判冲刺

2024年12月23日

公示 | 第14届(2024)中国经贸企业最信赖的金融服务商评选结果公示

2024年12月22日

跨境人民币新观察:特点、问题与对策

2024年08月20日

公示 | 2024中国跨境金融标杆企业“金舵奖”大奖评选 获奖名单

2024年07月11日

2024跨境金融支持中国品牌企业出海系列沙龙活动圆满落幕

2024年06月18日

《跨境人民币观察》问卷成果展示与交流会成功举办:专家学者共探人民币国际化前景

2024年05月28日

外洽会:氢聚科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,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

2024年05月28日

平安银行张群:一站式跨境金融综合服务助力企业驶向生态蓝海

2024年05月23日

交通银行钱江: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为央国企司库体系建设贡献力量

2024年05月21日

浙商银行万羊: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 扎实推进跨境金融高质量发展

2024年05月21日

探索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

2024年05月21日

江苏银行王凯宁:数字化赋能 以跨境金融发展助推金融强国建设

2024年05月21日

大连银行王学东:科技赋能供应链数智化创新 深耕实体滴灌式注入金融活水

2024年05月18日

第八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(春季)在北京隆重召开——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助推金融强国建设

2024年03月23日

关于我们

跨境金融网关注一带一路、离岸金融、出国金融、跨境电商、投资移民,海外旅游、外汇政策、贸易金融等跨境领域,了解跨境金融最新资讯和动态,更好促进银企对接,帮助企业更好的拓展海外市场。

微信公众号

Tags

  • 一带一路
  • 跨境电商
  • 投资移民
  • 出国金融
  • 海外旅游
  • 外汇政策
  • 贸易金融
  • 离岸金融
  • 行业资讯
返回顶部

© 版权所有(C)跨境金融网 京ICP备17070881-1号

Close

Enter the site

Login

Password

Remember me

Forgot password?

Login

SIGN IN AS A USER

Use your account on the social network Facebook, to create a profile on BusinessPress